職位推薦
- 珍格醫(yī)療-臨床銷售 15001-20000
- 地奧制藥-醫(yī)藥代表 6001-8000
- 普利德醫(yī)療-醫(yī)療設備銷售經理 面議
- 大唐-兼職招商經理 面議
- 景德中藥-直營經理 6001-8000
- 安邦醫(yī)藥-省區(qū)招商經理 8001-10000
- 恒瑞醫(yī)藥-醫(yī)藥信息溝通專員 6001-8000
- 黃河中藥-學術講師 8001-10000
發(fā)布日期:2025-06-27 瀏覽次數(shù):41
6月11日,生物治療全國重點實驗室陳崇教授、劉玉教授團隊在PNAS發(fā)表研究論文Acquired resistance to immunotherapy by physical barriers with cancer cell-expressing collagens in Non-small cell lung cancer。研究發(fā)現(xiàn)了肺癌免疫治療獲得性耐藥新機制-腫瘤細胞自身表達的多個膠原蛋白形成多重物理屏障阻擋T細胞的浸潤及殺傷,從而促進免疫治療耐藥,進而提出了靶向腫瘤細胞表達的膠原蛋白增敏免疫治療的新策略。
我院生物治療全國重點實驗室、胸部腫瘤科王漫麗博士、王怡勻博士、潘翔宇博士,博士研究生王博、王昱穎、羅香夢為共同第一作者,我院陳崇教授、劉玉教授、納飛飛副教授,澳門科技大學張康教授為通訊作者。我院為第一作者單位。該研究工作得到了魏于全院士的指導。
隨著免疫治療在腫瘤中的廣泛使用,越來越多的臨床數(shù)據(jù)表明獲得性耐藥是導致治療失敗的主要原因。非小細胞肺癌(NSCLC,Non-Small Cell Lung Cancer)發(fā)病率、致死率均較高,目前免疫治療已經成為晚期NSCLC患者的主要治療方案。雖然部分患者對免疫治療響應較好,但初期對免疫治療響應的患者有超過60%最終會發(fā)生獲得性耐藥,導致腫瘤復發(fā)和進展,因此闡明腫瘤免疫治療獲得性耐藥的機制對NSCLC的臨床診治十分重要。
研究團隊利用正常肺類器官培養(yǎng)、基因編輯和原位移植等技術,構建了原發(fā)、原位、驅動基因明確、免疫完全、可示蹤的新型NSCLC小鼠模型,該模型精準地模擬了臨床患者免疫治療響應到復發(fā)耐藥的全過程,從而形成了免疫治療獲得性耐藥的模型。
基于動物模型和臨床患者的多組學分析發(fā)現(xiàn),腫瘤細胞本身在免疫治療過程中發(fā)生顯著變化。功能學研究證實腫瘤細胞內源性機制是免疫治療獲得性耐藥的關鍵。腫瘤細胞,而非微環(huán)境細胞,在免疫治療耐藥后顯著高表達大量膠原蛋白。透射電鏡及掃描電鏡結果顯示膠原蛋白包裹在腫瘤細胞周圍。體內外功能學實驗證實腫瘤細胞表達的COL3A1和COL6A1是NSCLC免疫治療耐藥的關鍵。團隊還發(fā)現(xiàn)耐藥腫瘤細胞表達的膠原蛋白形成雙重物理屏障,其中,COL3A1形成包裹腫瘤細胞集群的“城墻”樣屏障,阻擋了T細胞浸潤到腫瘤細胞內部,而COL6A1則在每個腫瘤細胞外形成了“盔甲”樣屏障,阻擋了T細胞對腫瘤細胞的殺傷。
免疫治療耐藥的腫瘤細胞被豐富的膠原蛋白包裹(上:免疫治療敏感腫瘤的掃描電鏡圖;下:免疫治療耐藥腫瘤的掃描電鏡圖)
腫瘤細胞表達的膠原蛋白通過形成多重物理屏障促進NSCLC免疫治療耐藥。免疫治療耐藥腫瘤細胞表達大量的膠原蛋白形成雙重物理屏障,COL3A1表達在多個腫瘤細胞周圍形成外層屏障阻擋T細胞的浸潤,COL6A1表達在腫瘤細胞外層阻擋T細胞對腫瘤細胞的殺傷。
該研究工作從構建新型NSCLC小鼠模型出發(fā),揭示了NSCLC免疫治療獲得性耐藥的新機制:腫瘤細胞本身表達的膠原蛋白構成雙重物理屏障,促進免疫治療耐藥。該研究對認識腫瘤免疫治療耐藥,特別是獲得性耐藥的機制,發(fā)展新的干預策略提供了新思路。
原文鏈接:
300多萬優(yōu)質簡歷
17年行業(yè)積淀
2萬多家合作名企業(yè)
微信掃一掃 使用小程序